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
作者:基础医学部管理员 时间:2019-09-26 点击数:
张永慧,女,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药理学教研室专职教师;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自2010入党以来,该同志一直以党员标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和新思想战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不懈努力,保研读取研究生学位,硕博连读5年攻读博士学位。自2016年入职,该同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带头创新争优,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工作中成绩显著。
该同志自2016年入职以来一直奋战在药理教学工作一线,已教授1168名学生,累计900余学时,学生所涉专业包括临床专业、护理专业、中药专业等,教学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研读教学规律,分析教学大纲,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增加教学手段并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做到悉心指导,及时查缺补漏。在课堂上,采用巩固原有知识,多提问和多检查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能够抓住重点、精讲精练,运用多重教学方法(包括微课、多媒体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下,为增加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巩固,将课件、习题上传到网络,方便学生查缺补漏、及时巩固已学过的药理学知识。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授学生真正做到将药理学中的药物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为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药理学机能学实验课程,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经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生巨大的改变,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学生机能实验操作大赛获得二等奖。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科研能力的水平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对于医学大专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仍处于落后阶段,该同志认真分析如何提高医专大学生科研能力。初到学校,实验平台还没有搭建完善,经过半年的努力,已成功搭建了蛋白印记检测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RT-PCR实验技术。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已培养20余名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大专学生,该团队已先后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12篇,第一作者文章6篇。申请专利44项,其中授权专利23项。主持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项,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项,学校项目3项。

图-1(1)张永慧老师进行科研实验 (2)指导专科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TRIZ理论是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将TRIZ理论与专业教育、创业竞赛、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该同志成立了学校的第一支以TRIZ为主题的创新方法社团。同时积极参与重庆市科委主办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专题培训班,通过进行一系列讲座将所学的创新方法教授给在校大学生,鼓励大学生用创新方法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并参加第六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指导学生参与首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得三等奖,首届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并表彰为优秀指导教师。


图-2(1)张永慧老师指导学生比赛 (2)参赛团队获得国家级创新方法比赛三等奖
总之,“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她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紧迫感,不能安于现状,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教师的金句“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继续抗肿瘤天然药物研发工作,为科研创新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础医学部
2019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