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发布日期:2025-08-25 作者:黄其松 来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方面。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必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我们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历史。勇于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牢牢把握好“两个结合”,必须把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牢牢把握并自觉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增进思想认同、引发情感共鸣的“大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认真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要充分发挥理论宣讲的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依托学校“优秀辅导员宣讲团”“龙文学子宣讲团”“星火宣讲团”等宣讲工作品牌,持续以“理论宣传二人讲”这一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实现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民心。三是要资政育人并举,着力加强学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积极发挥学校智库咨政建言、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功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促进教研相长、教学相长。四是要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和全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建设,持续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贯通、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一体化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贯通,不断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在高校落地见效。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必须持之以恒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深化内化转化的成效,一是体现在提高政治能力上。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立足学校实际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提供强大科教支撑。二是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立足大学本位、师范定位、贵州区位,围绕“主业+特色”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把教育强国和特色教育强省建设的各项重大部署落到实处,以此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三是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学校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有效性学习、多样化成才,以教育之力厚植发展根基。四是体现在增强斗争本领上。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自觉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底线思维,时刻注意研判工作中的风险,尤其是政治安全、意识形态领域的隐患风险,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推动学校持续安全稳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五是体现在弘扬清风正气上。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真抓真管、严抓严管,驰而不息转作风、树新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以实干实绩实效支撑和服务教育强国和特色教育强省建设。

文章转载自学习强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