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药学院辛颖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食品科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题为“Widely 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s dynamic changes in metabolites of ‘Hass’ avocado during postharvest ripening period”(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揭示 “哈斯”鳄梨采后后熟期代谢物动态变化)的研究论文,正式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辛颖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此项成果标志着我校在食品代谢组学与果实采后品质调控领域的研究获得国际权威认可。
《Food Chemistry》由Elsevier出版集团主办,是食品科学与化学交叉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长期位列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食品化学成分解析、风味物质机制研究、营养功能评价等方向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与行业认可度,其发表的成果常成为领域内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精准解析代谢动态,破解鳄梨后熟关键机制
为明晰“哈斯”鳄梨采后品质形成规律,研究团队采用基于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PCA、OPLS-DA等方法,追踪其16天后熟周期。结果显示,成熟鳄梨呈紫黑色外观、奶油状质地,带轻微甜味与坚果香;团队鉴定出13大类1397种代谢物,氨基酸类、脂类、酚酸类为核心成分,其变化决定果实品质。进一步分析将后熟期分为三阶段:第1-9天为后熟前期(代谢物积累调整),第10-15天为可食用成熟期(品质最优),第16天为过熟期(品质劣变)。团队还筛选出与风味、质地相关的差异代谢物,锁定成熟度标志及变质预警物质,为鳄梨采后品质管控提供分子靶点。
科研创新筑根基,人才战略结硕果
辛颖博士团队成果,是其深耕食品代谢组学、协同创新的结晶,亦离不开学校支持——2021年学校专项支持其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攻读博士。近年学校以“人才强校”为核心战略,构建“科研保障-平台支撑-学术交流”体系,完善经费管理、资源共享机制,举办学术论坛、邀请专家讲学,此次成果正是学校科研环境优化、人才培养见效的体现。
立足学科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食品科学、生物医药,优化科研布局,营造优质学术生态;同时推动科研成果对接产业,依托鳄梨后熟研究,为农业果实贮藏保鲜、品质升级提供方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医疗卫生需求。